形态描述
翅展 雄33--38 mm。
形态 雄蛾触角干灰白色,栉齿灰褐色;下唇须灰白色,外侧灰褐色;头部和胸部白灰色;颈板深红色;腹部白灰色,两侧及腹部下面深红色,腹部背面中央及两侧具暗褐色点;足白灰色具暗褐色点。前翅灰白色(乳白色),具暗褐色斑纹;亚基线、内线、外线与亚端线锯齿形;外线双线,外线比内线锯齿小而密,锯齿沿M2脉、M3脉等距离向外突,近横脉纹呈弓形;中室中央有一黑点;中室末端具一黑色月形纹;亚端线呈弓形,在R4脉与R5脉、M2脉与M3脉间区域向内延伸长,在R5脉与M脉间向内延伸短;亚端线十分显著;缘毛灰白色,有一列黑色三角形点。后翅灰白色;亚端带较宽,暗褐色;缘毛白灰色,具一列暗褐色点。前翅反面褐白灰色;具二列暗褐色点(有时不甚清晰)。后翅反面褐白灰色;亚端带不明显。
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两侧加宽;钩形突短钩状;基腹弧宽带状;抱器瓣基半部宽阔,近方形,端半部呈钩状弯曲,较短;囊形突长袋形;阳茎较细长,在中部弯曲。
Kishida,1986在日本发现一新亚种为L.minomonis sugii与台湾产指名亚种的区别在于触角黑色且短;前翅底色纯白色;后翅具外缘带。
观察标本 1♂,福建三港、1980.Ⅶ.15;1♂,江西九连山、1981.Ⅴ.20;1♂,湖北神农架宋洛、920m、1981.Ⅷ.30、韩寅恒采;1♂,海南尖峰岭天池、1980.Ⅳ.18;1♂,广西金秀林海山庄、1100m、2000.Ⅶ.2、李文柱采;1♂,陕西眉县、1500m、1980.Ⅷ.15、林科所采。
形态 雄蛾触角干灰白色,栉齿灰褐色;下唇须灰白色,外侧灰褐色;头部和胸部白灰色;颈板深红色;腹部白灰色,两侧及腹部下面深红色,腹部背面中央及两侧具暗褐色点;足白灰色具暗褐色点。前翅灰白色(乳白色),具暗褐色斑纹;亚基线、内线、外线与亚端线锯齿形;外线双线,外线比内线锯齿小而密,锯齿沿M2脉、M3脉等距离向外突,近横脉纹呈弓形;中室中央有一黑点;中室末端具一黑色月形纹;亚端线呈弓形,在R4脉与R5脉、M2脉与M3脉间区域向内延伸长,在R5脉与M脉间向内延伸短;亚端线十分显著;缘毛灰白色,有一列黑色三角形点。后翅灰白色;亚端带较宽,暗褐色;缘毛白灰色,具一列暗褐色点。前翅反面褐白灰色;具二列暗褐色点(有时不甚清晰)。后翅反面褐白灰色;亚端带不明显。
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两侧加宽;钩形突短钩状;基腹弧宽带状;抱器瓣基半部宽阔,近方形,端半部呈钩状弯曲,较短;囊形突长袋形;阳茎较细长,在中部弯曲。
Kishida,1986在日本发现一新亚种为L.minomonis sugii与台湾产指名亚种的区别在于触角黑色且短;前翅底色纯白色;后翅具外缘带。
观察标本 1♂,福建三港、1980.Ⅶ.15;1♂,江西九连山、1981.Ⅴ.20;1♂,湖北神农架宋洛、920m、1981.Ⅷ.30、韩寅恒采;1♂,海南尖峰岭天池、1980.Ⅳ.18;1♂,广西金秀林海山庄、1100m、2000.Ⅶ.2、李文柱采;1♂,陕西眉县、1500m、1980.Ⅷ.15、林科所采。
国内分布
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(九连山)、湖北、湖南(张家界、衡山)、广西(那坡)、陕西(眉县)、台湾